vol.75
与生命赛跑
  •   熬夜、加班、忙起来常常顾不上吃饭,这是奋战在医疗救护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的生活常态。他们见惯了生死,但珍视每一个生命,其中很多人过着医院和家里“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只为了拯救更多的患者。他们用辛劳与汗水,以及对生命的执着,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较量中,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践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   2016年4月14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手术室,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马骏峰为脑颅手术患者做术前准备,席地而跪。 视觉中国
      “每一次,患者家属对我说,你放心,我们信任你,不论什么结果。每到这时,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责任,还有什么比人家把生命交给你更宝贵?”马骏峰说。
  •   2014年5月12日,福建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一个晚上急诊室的两部电话响个不停。视觉中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有40多名护士,有时候一人要同时照顾好几个病人,大家工作量、压力都很大,无法准点下班,是常有的事。不仅如此,她们比常人更常接触死亡。回忆起第一次看到生命没挽救过来,“心里很压抑,哎呀不知道怎么说。”长相甜美的90后谢卫妹说。
  •   2015年10月8日,浙江杭州,国庆长假一过,杭城各大医院迎来节后手术高峰。浙医妇院的张晶医生,在手术室忙了近12小时才脱开身。手术间隙,张晶医生倚靠在墙上,显得疲惫不堪。 视觉中国
  •   2014年7月29日,广东广州,晚上10点半,海珠区华洲街龙潭村一男子被打致多处骨折,急救医护人员在现场为伤者急救。 视觉中国
      湖南妹子冷玺担任120随车护士已经6年了,6年的除夕夜,她只回家一次。在她所在的这座城市——广州,每年有大约10万起的医疗请求需要出动急救力量。在她所属的片区里,平均每个小时都会有一个急救任务,少的一天七八个任务,多的十多个,最忙的一次值班,冷玺出了18趟车。“那一天屁股就没有沾过板凳。”冷玺说。
  •   2016年2月23日23时,郑州,河南省急救中心,终于逮住个吃饭的机会,护士抓紧时间把“晚饭”补上。由于急诊室的岗位特殊,所有医护人员只能挨个轮流吃饭。 视觉中国
  •   2016年2月10日,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室,工作太繁重,迟骋一有时间就进行头部按摩减压。春节期间迟骋需要连续值班五天,只有大年初六才可以休息一天。 视觉中国
      迟骋说,他的爱人怀孕了,所以母亲春节前便来到北京帮忙照顾。从大年初一迟骋便开始值班,没办法陪母亲和爱人出去逛街、游园,只能在除夕晚上多做了几个菜,跟家人好好吃了顿饭。对于家人,他充满了愧疚,只能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我想,这本身也是一种孝顺吧。”迟骋说。
  •   2015年1月9日,贵州贵阳,一盒饭经常吃到冰凉,可能刚端好,报警器便响起,如果你是一线岗位,就要毫不犹豫的放下盒饭继续工作。 视觉中国
      急诊医生陈红杰的午饭很多时候都是分两次吃的,他甚至不敢去食堂吃,只能点外卖,让人送到值班室。“只要接到急救电话,就得放下手中的事马上出发,即使是吃饭也不例外。”陈红杰说,一般要到下午2点,午饭才能吃完。
      急救中心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每天有5名医生值班。他们分别是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白天,调度台发来急救信息时,一线最先出诊,下一个则是二线,以此类推。如果一线出诊回来,再接到急救电话则继续出诊。而到了晚上,出诊顺序就颠倒过来,最忙的变成五线。不止是会遇到各种突发的状况和各种病人,更重要的是急救医生基本失去自己的私人时间,能够坚持在这个岗位上,就是最大的挑战。
  •   2014年8月30日,杭州一家医院的急诊复苏抢救室,医护人员正对一名在车祸中受伤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主治医生放入喉镜仔细观察,准备进行气管插管。 视觉中国
      这家医院的夜间急诊,医护人员分成前夜和后夜两组值班,但还是会出现病人较多、医护人员忙不过来的情况。急诊室里时常可以感受到人间冷暖,病人和家属把这里当成生命的“安全岛”,更把这里当成心灵的“庇护所”。对于医生和护士,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治病救人。
  •   2014年12月9日,福建福州,陈晓梅查看要进行的手术清单。 视觉中国
      陈晓梅是福州市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这行业里已经工作了24年。普通人以为麻醉师只负责给病人打一针就完事了,但比起打针这一简单的程序来说,更沉重的是麻醉师要负责每一个病人从做手术开始到结束后1-2个小时的生命指征监测,而手术多的时候一天要达到90多台。陈晓梅一周要上六天班,每天工作的时间都是十几个小时,如果半夜遇到突发事件,也得连夜赶到手术室。
      “当初刚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我就爱上它了。”陈晓梅回忆起这一路上过来的辛苦历程说,走上行医这条路,更多的是放弃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更多患者的生命。
  •   2015年11月12日,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手术室,正在进行第二台手术的罗志刚(右一)在认真探查患者的结石。这一天,本来应该7点出发前往南岳的他因为医院安排了二台患者点名请他主刀的手术,所以直到11点完成了手术以后才离开。附二医院手术,附三医院手术,部署附三医院的工作,给研究生上课,到病房回访手术患者……这是罗志刚平凡的一天生活。 视觉中国
      作为南华大学附二医院、附三医院主任医生,南华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罗志刚坚持每周做5台手术,在办公室里吃盒饭,对患者提出来的每个问题都认真解答,给学生当手术助手传、帮、带。虽然他患有比较重的糖尿病,可他始终坚持在工作第一线。
  •   2012年12月18日凌晨,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医生王振洲正在给患者家属打电话通知病危,而这位奶奶正亲吻即将去世的老伴儿,作为告别。 视觉中国
      王振洲是友谊医院急诊科二线值班医生。此二线非彼“二线”。在急诊科室,一线大夫负责及时给病人诊疗,危病患者才会直接联系二线或三线的医生。很多时候,王振洲不但要诊治危重病人,还要负责协调医院各个科室接收急诊病患。
      在王振洲的世界里没有法定节假日的概念。上24小时班,休24小时,到家就得睡觉补眠,以迎接第二天的高强度。“急诊医疗主要面对的是急、危和重病的患者,在病发之初就能给患者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安全地将病患从急诊过渡到专科病房。这是病患治疗的第一道关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王振洲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要在这个岗位坚守的理由。”
  •   2014年6月19日,河南郑州,一位工人手被挤到链条里,急救人员现场包扎。 视觉中国
      在急救岗,受气是难免的。急救车司机陈宝华有一肚子的委屈,不过他更能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陈宝华说,在现场,医生要先对患者进行简单处理,必须等情况稳定后才能回医院,“医生不让开车,说啥也不能开。”但在急救时,挨打、挨骂,甚至是被扣留,陈宝华都遇到过。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踢球时晕厥,急救车在现场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家属百般阻拦,就是不让离开,最后还是法医解了围,但急救车从上午八九点,一直耗到了下午五六点。”
  •   2013年4月22日,四川雅安,在简易的病房内所谓的休息,也只是在角落里坐上几分钟。陈茂趁着休息的时间联系在灾区参加救援的丈夫,但大多数时间电话都是无法接通。 视觉中国
      陈茂是雅安市人民医院脑外科的一名护士。在这个临时搭建的车棚内已经连续工作了60多个小时,她已经有三天三夜没有正常吃饭睡觉。地震发生后的几天来,陈茂忙于救援,也没顾上给丈夫打一个电话。
  •   2015年1月25日,浙江温岭,为了抢救一位失血1700余毫升,失血量接近于成年人正常血量一半的产妇;还要为8位产妇分娩宝宝,3位产妇剖宫产。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后一位助产士却晕倒在产妇身旁。不过大出血的产妇被成功的抢救过来,其他的产妇也都顺利的完成了生产。 视觉中国
  •   2014年4月28日,广东深圳,出车的时候,救护车内的GPS出现了故障,因此医生只好焦急的通过电话询问患者的具体地址。 视觉中国
      同其他需要轮班的职业不同的是,急救团队的工作时间是整整24小时,如果在交接班的时候出现警情,对于争分夺秒的医生和护士而言,他们不能因为自己交班而耽误救援。所以整整24小时紧张的工作之后,他们都能完整的休息两天,但是第一天只是睡得昏天黑地,第二天还没怎么放松,第三天就又要上班了。
      警笛响起,医生、护士、护工和一名司机,从值班室到冲进救护车,整个团队只用不到三十秒。发动引擎,奔上马路,每争取一秒,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生命的可能就多了一分。
  •   2015年2月7日,河南郑州,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大部分都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有些病人会出现精神烦躁的情况,在护士打针或检查时表现的躁动不安,甚至对护士拳脚相向。曾有怀孕的护士在换药时被病人踢倒在地,也有护士手被扭伤。对此,护士们只能用束带做辅助,尽力安抚病人情绪,保证治疗正常进行。“被打也不能记恨病人,毕竟他们当时受病痛折磨,有的人清醒之后根本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我们能做的,是尽力帮他们减轻病痛。” 这里的护士说。视觉中国
      在重症监护病房日子,对于患者和家属们来说,时间走的很慢,因为每一分等待都充满焦灼与挣扎;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时间却走的很快,因为抢救与护理,分分秒秒都是忙碌。
  •   2015年11月16日,湖北武汉,在下一台手术前的短暂间隙,严虹稍稍闭眼抽空休息片刻。 视觉中国
      严虹是武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生。关系手术成败和病人安危的除了主刀医生外,麻醉医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手术室里,当病人被推进来的那一刻,麻醉医生便要进入紧张地“战时”状态。
  •   2014年10月27日深夜,福建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内依然忙碌。 视觉中国
      “我的生活除了上班,就剩下睡觉了。”护士陈鹏飞自我打趣道。“没有休息好,上班时速度就跟不上,这会给同事‘拖后腿’。”他说。医院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要保持充沛的精力非常重要。
      陈鹏飞当初因为专业调剂,意外念了护理专业,当护士已经3年多了。护士工作要三班倒,生活很不规律。由于工作性质,他生活圈子很窄,平时与朋友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很多,每年他都只能回家一两趟。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往期回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