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5
漫漫回家路
  •   春运拉开帷幕,一场人类最大规模的集体迁徙正式上演。每年春运期间,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奔波在城乡之间,风雪无阻,义无反顾,因为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背上行囊,踏上归家的旅途,汇入春运大潮中的游子不仅是春运路上的独特风景,也折射出中国人对“家”的重视。归乡人的路,也许孤单,也许艰辛,但归乡人的心,是兴奋的,是雀跃的。
  •   2016年1月23日早,在K876次列车上,刚睡醒的小宋正在整理头发。 视觉中国
      小宋是山东聊城某高校大四学生,家乡在山东莱州,因忙于学习和工作,平时很少有机会回家。小宋的春运旅途并不一帆风顺。因为大雪天气,汽车站停止发车,他迫不得已只能乘坐凌晨发出的火车到莱西,再转站到莱州。经过列车晚点、汽车停运......换乘了火车、出租车、公交车,短途成了长途,小宋花了27个小时才到达家中。
  •   2012年1月14日,车祸摔伤的欧升腾夫妇。 视觉中国
      每年都有数万的外来务工人员组成“摩托车大军”,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广西、贵州、四川等地过年。欧升腾一家三口就是其中一员。在欧升腾的儿子欧阳荣霸的印象中,这次的摩托之旅“很倒霉”。先是迷路,再是翻车事故。12日下午,他们到广西贺州八步城区,父亲欧升腾行驶在马路边,轮胎出现打滑,随即一家三口连车翻倒在地。“爸爸右眼、鼻子受伤,舌头流血,妈妈脸部肿起。”所幸,夹在中间的他没有伤情,“就碰了下额头。”
  •   2014年1月28日,贵州岑巩,记者搭乘乡村客运小型面包车到达家乡的小镇。 视觉中国
      一位在外乡工作的新闻记者的春运旅程艰难又曲折。为了与父母见面团聚,他从广西南宁出发,辗转广西柳州、湖南怀化、贵州玉屏,沿途一路乘坐动车、春运临客列车、快速列车、出租车、县际班车、乡村客运小型面包车.....花费16个小时时间,才能抵达位于贵州岑巩的家乡。
  •   2012年1月8日,广东广州,准点坐上回贵州的卧铺大巴,班得华很是开心,赶紧掏出手机,又给家里发了个报平安的短信。 马强/视觉中国/南方都市报
      盲人班得华奔三了还是单身,因为家里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所以心急火燎地想回去。无奈没买到火车票。好在他幸运地遇见了志愿者,又幸运地买到了汽车票,并且幸运地准点坐上了车。虽然他看不见,不过他的春运回家路,出乎意料的顺利。
  •   2016年1月26日,广州南站,杨丽一手抱着熟睡的轩轩,一手拖着行李箱赶火车,一路像打游击。 视觉中国
      梁光友和杨丽在外打工整整十年了,因为舍不得4岁儿子轩轩留在老家做“留守儿童”,从四年前开始,杨丽便一直将儿子带在身边。“现在回家,心情跟以前不同了,以前工资低,每次过年都要坐很长时间汽车回家,又脏又累,现在交通便利了,高铁转四次车,10小时就能到家,感觉好太多了。”虽然条件好了不少,但在梁光友、杨丽夫妇看来,春运仍然是一场需要打起全部精神的“战役”。
  •   2016年2月7日,陕西西安,西安绕城高速上,王少华专注地开着车回老家。 视觉中国
      春节高速公路免费,王少华觉得开车回家比较划算。她是一名网络编辑,在西安一家较著名的网络公司上班,负责组织网友进行拍摄等活动,平时比较忙。但每每到春节放假前,她思家的心情就会很强烈。春节,给了思念的一个借口,因为爱着亲人,才会想过春节,春节过后,才会怀念春节。
  •   2016年1月26日清晨,广州南站,熊光华和汤子云夫妇脚步匆匆,归心如箭。 视觉中国
      熊光华夫妻已断断续续在外打工15年,几乎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妻子汤子云说,自己的父亲已经60多岁,一个人住,很孤单,有个三病两灾都没人照顾,她希望能早点回家尽几天孝。让她同样牵挂的还有一双儿女,女儿今年9岁,儿子3岁,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令她深感愧疚。 “每次回家,一眨眼的功夫就要走了,短得跟做梦似的,真想多陪陪他们啊!” 汤子云说着哽咽起来。他们从深圳出发到达贵州家里,1300余公里路程一共转了7趟车。一路的辛苦,在见到家中两位老人和孩子迎出来的那刻一扫而尽,幸福难以言表。春节假期的团圆是他们一家人最美好的时光。
  •   2014年1月10日凌晨,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长途旅行,火车快要抵达终点站贵阳站了,刘义南抱着女儿,很开心。 视觉中国
      刘义南和父母在浙江一家翻沙厂打工,孩子刚出生不久,为了让小宝宝和还在做月子的老婆能舒服点回家,刘义南和爸妈一起合计着搭乘临客列车早点回家,避开春运高峰。在火车上,刘义南的爸妈常常就站着,把位置给正在做月子的儿媳。这样儿媳就可以躺着休息和睡觉。一路上,一家人互相照顾,熬过了三十多个小时的漫长旅途。
  •   2014年1月26日,安徽蚌埠,林阳阳在车站的人群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视觉中国
      从上海出发,辗转南京、蚌埠、徐州、郑州、西安、兰州,最终到达目的地西宁。7张火车票、途经8地、需在11个火车站上下车、总距离约2438公里,大约花费30个小时,这是林阳阳选择的曲线回家路。虽然曲线回家会让自己多花钱以及多花时间实属无奈,但作为一个火车迷,林阳阳乐在其中。他本可以选择更便捷的方式回家,但他不希望麻烦家人,不是说一定要顶天立地,但是想要尽可能的靠自己打拼。
  •   2015年2月4日,D2804次列车从广州南站出发开往贵阳北,莫红群夫妇在列车过道里的合影。 视觉中国
      莫红群夫妇在外打工,13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都在老家念书,每年回去团圆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贵广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他们回家的时间,以前坐火车至少需要十四五个小时才能由广州到贵州,现在只需5个小时20分钟。疼爱儿子的莫红群,还给淘气的儿子买了双280元的鞋作为礼物。
  •   2016年1月22日,四川北川,黄海成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自己“运送”回孩子身边,以满足他盼望爸爸回家过年的愿望。临近寒假时,黄海成接到孩子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了他读三年级的儿子李昂(化名)的新年愿望是希望:“爸爸能回家看他”。 视觉中国
      35岁的黄海成是个装修工人,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已经3年没有回家了。从打工的无锡回到四川北川县小坝乡,要经过一段艰辛山路。这里山高水远,人少地稀,是四川的重点扶贫地区。黄海成15岁起就开始外出打工,因为家乡偏远而贫穷,让他坚定地认为“未来让孩子进城生活”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10岁的李昂(化名)成绩很好,还是班长,这让尝尽外出谋生不易的黄海成非常安慰。
  •   2016年2月16日,黄永健在北京到漯河的火车上。 视觉中国
      黄永健在北京打了十多年的工,从北京到平顶山叶县他家的农家小院,需要火车转汽车再转汽车。叶县开城乡公交的是黄永健的老乡,一路上,黄永健一根接一根向熟识的司机让着烟,司机一句接一句地给他讲述着近一年来家乡的变化:“村头又建了个规模超大的驾校,去你们村儿的路又加宽了……”兴致勃勃的黄永健与此前一天在北京时简直判若两人,虽然这十多年里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那个大都市度过,可那里永远成为不了自己的家。
  •   2014年1月26日凌晨,广东惠州,王兰阳稍事休息后继续上路。 视觉中国
      春节要到了,在广东汕头某制衣厂打工的王兰阳的出租房却遭了贼,工资被偷光,身份证也不见了。没有身份证,买不了火车票,他咬了咬牙,拿出老板和工友们资助他的200多元买了一辆自行车,决定骑车回家。24日凌晨4时许,王兰阳踏上了漫漫回家路,从汕头到湖南衡阳老家全程约940公里,他大约要骑47小时才能抵达。
  •   2016年1月31日,安徽阜阳,吕师傅带着82岁的母亲回家。 视觉中国
      吕师傅老家是黄山市璜田乡人,因为儿子在阜阳上班,去年6月份,他便带着82岁的母亲和爱人来到阜阳照看上学的孙子。春节临近,儿子公司放假较晚,而母亲回乡心切,吕师傅背着行动不方便的母亲踏上回家的路。对吕师傅一家来说,故乡的家,才是他们的根。
  •   2013年1月25日,云南昆明,朱世宽与工友们。 视觉中国
      “我们从老挝回国,一年回家一次不容易啊,太兴奋啦!”老家在江苏的朱世宽与工友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一行人在老挝参与电厂建设,春节是他们一年中唯一能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虽然短暂,却是他们在外一年的念想。
  •   2012年1月14日,西安火车站候车室,开始检票进站,惠良鹏和父亲一步一步跟着人流往前移动。 视觉中国
      陕西航天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惠良鹏家住重庆铜梁,父亲在西安打工,他们选择一起乘坐火车回家过年。春运期间的列车超员率达到78%,过道上站满了人。虽然拥挤,但惠良鹏想到马上就能回去见到妈妈和其他亲人,还是很开心。“能回家过年,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说。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往期回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