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90
女外卖骑手的飞驰人生
  •   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就餐”变得简单便捷。如今,外卖送餐员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他们骑着电动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不论酷暑严寒,只为将热乎乎的餐食送达顾客手中。
  •   通常,人们大多习惯称他们为“外卖小哥”,却不见,其实也有女骑手栉风沐雨。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外卖行业的女性送餐员占比例不超过3%。
  •   “95后”外卖送餐员刘俊丽来自山西忻州,201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津从事过一份销售工作。2020年,一场家庭变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刘俊丽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外卖送餐员。
  •   1997年出生的刘俊丽看起来却略带些沧桑。与人交谈时,她乐观开朗的性格极具感染力,但没有人知道,这个爱笑的姑娘承受了多少生活的压力。
  •   一年前,刘俊丽的父亲被查出患有重度的甲状腺疾病,两次手术掏空了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爸爸是个特别乐观的人,现在还总劝我不要为他伤心,不要为他累着自己。但我是他女儿,总得为他做点什么。”
  •   “此前在天津的工作月薪是四千左右,现在北京当骑手,一个月能挣八九千,除了薪酬,这个行业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群,见识到不同的地方也是我所看重的。”刘俊丽对央视网记者说。
  •   刘俊丽配送的范围在国贸中心周边,是北京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每个人的时间在这里不由自主地“快进”着,尤其是外卖员。刘俊丽每天清晨6点前起床,随后骑行10公里,在7点前到达指定工作区域,随后开始一整天的订单派送工作。
  •   送外卖是一个分秒必争的工作,骑行150余公里、步行超过30000步,派送订单50余个,全天工作近十二小时……这是刘俊丽作为外卖骑手的日常。
  •   起初,她不熟悉路线,只能靠导航,导错了位置也是常事儿,有时她不得不停在附近向路人打听,而“停下”对外卖员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为了能更快的熟悉工作环境,减少“停下”的次数,刘俊丽没少做功课。
  •   经验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慢慢地,刘俊丽熟悉了路线,也掌握了一些送外卖的技巧:顺路接单、熟悉路线、熟悉各个小区、写字楼的订餐规律等。
  •   外卖骑手唯一的工作就是“让别人及时地填饱肚子”,因此,别人家午饭的饭点通常是中午十一、二点,而骑手们的午餐却通常在下午两三点才能进行,晚餐更是要等到晚上八点以后。
  •   能不能在送餐期间抽几分钟吃口饭?刘俊丽说,通常两个订单的间隔是十分钟,这期间,骑手要从一个小区赶到另一个小区。“进小区大门要花时间,等电梯要花时间,等待顾客开门也要花时间,根本没有空闲。”特别在送餐高峰期,走路都得小跑,“中午到写字楼送餐时,十层以下都直接爬楼梯。”
  •   送单路上体力消耗大,有时等不到下午三点再吃饭,刘俊丽就只能趁着在路口等红绿灯时扒拉几口,她说很多同事也都是如此,“只有等红绿灯时是空闲时间。”
  •   在骑手这个行当里,一般男性居多。刘俊丽却认为,女骑手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例如女骑手比男骑手在对待客户时宽容度更高,而且女骑手大多比较勤快。
  •   不过,女骑手的短板也很明显。刚入职时刘俊丽相识的女骑手有八位,后来慢慢地就只剩两位了。“这工作太辛苦了。”
  •   刘俊丽是个性格乐观开朗的姑娘,但别人的不理解也经常会让她感到委屈。一次,她在给一位年轻女顾客送餐时,对方的一句“女孩子这么年轻干什么不好”让她伤心了很久。“我不觉得干外卖员不好,我们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挣钱,有什么不对?”刘俊丽话语里饱含委屈。
  •   但也有让刘俊丽感到暖心的时候。“有好几次顾客看到我是个女送餐员,觉得我不容易,给我‘打赏’小费;还有一些商家在冬日里主动邀请我到店里休息并给我提供热饮……”
  •   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刘俊丽回到宿舍还要坚持看一小时的外语书。对于未来,刘俊丽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北京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获得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   “2021年里我再辛苦一点,争取能多挣些钱把父亲因病欠下的债都还清,相信生活慢慢都会好起来的。”刘俊丽话语里充满坚定。
往期回顾更多